2025-05-29 14:38:34来源:巴中日报
在巴中大地上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用脚步丈量文明,以“服务走在监管前”为理念,将文明基因融入市场监管血脉,构建起“服务塑形、文化铸魂”的创建格局,探索出一条文明创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实践之路。他们就是市场监管队伍。
近年来,市市场监管部门深耕民生服务一线,以治理升级推动“菜篮子”品质跃升,以细心监管守护群众“舌尖安全”,以高效维权营造放心消费环境,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烟火日常。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,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城市肌理,让民生幸福在细微处落地生根。
A 菜篮子里的“幸福升级”
5月25日,到巴城西城农贸市场买菜的张大妈感慨不已:“以前还不理解,觉得创文麻烦,现在整个农贸市场比以前干净了很多,买菜放心,逛起来也舒心了!”
张大妈的感慨,是市市场监管局用“绣花功夫”精耕文明的缩影。
农贸市场是城市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,承载着千家万户“舌尖上的幸福”,是党委政府放在“心坎”上的大民生,更是一扇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。
近年来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委、市政府坚强领导下,以农贸市场为主阵地,纵深开展软硬件升级改造和综合治理,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“农贸市场是一块‘难啃的硬骨头’,也是创文的‘试金石’。”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罗世科介绍,市市场监管局作为“四个一”工作机制的市级牵头单位,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,组建创文工作专班,印发《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》,建立农贸市场“1+1+2”领导挂联、包保社区执行划片包干、“清单制+责任制+销号制”等工作机制,市县所三级100余名创文干部一体联动,采用“一表一单一台账”的方式,推动农贸市场活禽宰杀区实现集体外迁,江北、状元桥、西城、文昌宫等农贸市场完成阶段性升级改造。
罗世科介绍,自我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,先后实地解决农贸市场环境卫生、管理秩序、硬件设施等多方面疑难复杂问题527个,改造提升农贸市场摊位110个,改造排污、排水沟150余米,新增非机动车停车场1400平方米。整治包保社区重大安全风险隐患12处,拆除拦路围墙20余米,清理排污管道、修缮墙面、制作文化墙1.1万平方米,更换公益广告5000余幅。
如今,走进巴中各大农贸市场,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,摊位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、水果、肉类。
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,称重、装袋、找零,动作娴熟。市民们穿梭其中,挑选着心仪的食材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
B “食”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
文明用餐,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。傍晚时分,华灯初上,巴城滨河北路一餐饮店内热闹非凡。服务员小丽(化名)正热情地向客人介绍:“咱们的鸡汤、麻辣鸡和酸辣鸡里面都会加配菜,你们5位,建议不用再点其他菜,保证吃饱吃好还不浪费。”这温馨的一幕,正是巴中市“文明餐桌”工程的生动写照。
为倡导文明用餐新风尚,引导广大居民积极践行健康、绿色的生活方式,一直以来,市市场监管局志愿服务支队常态化在各街道、社区开展“文明餐桌、健康生活”等主题宣传志愿服务活动,向广大市民讲解科学健康饮食、餐桌文明礼仪、制止餐饮浪费等内容。“在日常活动中,我们也会给市民及餐饮店老板发放相关资料,倡导大家养成‘外出就餐按需点餐、适量取餐、吃不完打包’等良好习惯。”市市场监管局志愿服务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宣传中,倡导大家自觉抵制大操大办,从自身做起,注重用餐环境安全,防范减少细菌疾病感染,争做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者、实践者。
“市场监管是民生部门,筑牢安全底线,提升群众安全感,是我们的应尽之责。”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戚思国介绍,近年来,市市场监管局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先后开展食品安全“守底线、查隐患、保安全”、农村食品安全“强基行动”、校园餐、肉类产品违法犯罪、食用植物油整治、“特供酒”清源打链、制止餐饮浪费等各类专项行动,累计排查整治风险隐患2.9万余个、发布风险预警45期、“你点我检”抽检2.76万批次,督促企业自查整改问题5万余个。除此之外,率先推进食品安全“两个责任”,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“两个责任规定”,推动2万余名安全总监、安全员照单履职,聘请1900余名专家、监督员、志愿者全程参与“三品一特”安全监督,共治共享氛围浓厚。全市连续8年来未发生“三品一特”领域级别以上安全事件。
“我们经常在外面吃饭,这几年,基本没有听到哪里发生食品安全问题,市场监管管得好,我们吃得也放心!”走访中,市民刘先生高兴地说。
C 消费维权托起“稳稳的幸福”
工作日的午后,市市场监管局办公大楼内,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。这里,每天都上演着为民服务的暖心故事。
“诚信消费环境建设是文明建设的基础,我们着力当好诚信消费的宣传员、调解员、引导员、服务员、监督员,迅速处理群众投诉,及时化解矛盾,加强消费教育引导。”市市场监管局总经济师刘新奎介绍,近年来,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,健全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将群众的各种诉求做到第一时间响应、第一时间签转、第一时间反馈,确保事事有回复、件件有落实。五年来,受理消费者诉求3.2万件、挽回损失1000余万元。
回忆起不久前处理的一起投诉,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小张打开了话匣子。那是一位消费者投诉在某超市购买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,小张接到投诉后,立即与同事前往超市调查。在超市里,他们仔细查看了该食品的进货渠道、生产日期等信息,与超市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。最终,超市为消费者办理了退款,并对相关食品进行了下架处理。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1天时间,消费者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。
“现在投诉电话24小时有人接,处理速度快得很!”巴城市民刘女士说,之前她在美团上购买了一件商品,收到后发现与商家描述不符,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投诉电话。没想到,很快就有工作人员联系她,详细了解情况,并在半天内就帮她解决了问题,成功退货退款。
在农贸市场的蝶变中勾勒文明底色,在餐饮文明的倡导中传递城市温度,在消费维权的坚守中守护百姓幸福……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,市市场监管局从“硬骨头”到“示范点”,从“安全底线”到“民生高线”,从“群众诉求”到“满意答卷”,每一处改变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汗水。
如今,文明之花已在巴中各市场领域绚丽绽放,而巴中市市场监管局也将继续以文明为舟,在服务民生、护航发展的征程中乘风破浪,续写更加精彩的文明新篇章。(巴中融媒记者 牟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