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5-16 09:48:38来源:巴中日报
编前语
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关于“要整合科研院所资源,做强巴中科技创新云,建好云上大学城,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、成果转化承载、人才交流集聚平台”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关于“创新建好巴中云上大学城”的重要部署,去年以来,我市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,将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整合,探索建设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,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提供有力支撑。运行近半年,该平台使用途径、功能作用、社会影响如何?即日起,推出系列报道,综合性、立体式展示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全貌。敬请关注。
5月12日,巴中中学与复旦大学举行“相辉学堂教育教学实践基地”授牌签约仪式,标志着两校在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领域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。
两所学校的“牵手”,离不开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的牵线搭桥。
去年12月24日,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正式启动运营,复旦大学是首批入驻云上大学城的高校之一。双方共商定建立实践基地、设立晏阳初研究院、进行红色文化研究、实行“步青计划”、打造元宇宙俱乐部等五项合作内容。此次授牌,正是双方合作成果转化的生动注脚。
运行近半年来,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正逐步肩负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距离的重任,成为集成资源所有者、智力拥有者、技术需求者等共建开放平台。
为何“云上”建城?
“云上大学城”是近年随着科技进步出现的新事物,一般指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元宇宙等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大学虚拟城。
“对于一个革命老区城市来说,建造一座‘物理’意义上的大学城,存在着很大难度,但如果打造一座虚拟大学城呢?”巴中开放大学副校长王富介绍,“建设‘巴中云上大学城’就是我市创新思路、弥补发展短板的一项重要举措,以相对较小的投入将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整合。”
一个“云”字,体现了大学城的载体。
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通过互联网先进技术,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障碍,将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整合,着力打造一支优质资源可聚集、需求供给能匹配、教学研用相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。
在这里,本地学子及从业者可以足不出户,享受到顶尖高校的课程、学术讲座、科研指导、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,助力自身素质提升。本地企业也可在平台发布相关技术需求信息,与入驻平台的科研院所、高校直接接触,讨论合作意向。
“‘云上大学城’围绕市委‘一市四区三地’发展战略,聚焦教育、人才、创新三个重点,助力巴中逐步成为高校资源汇集地、科技创新策源地、成果转化承载地、人才交流集聚地,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提供有力支撑。”王富告诉记者。
去年以来,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紧密对接我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、终身教育矩阵建设、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培训、重点产业发展关键需求,重点引进知名师范类高校、“双一流”高校、“双高计划”高职院校以及与我市19个重点产业链高度契合的高校,着力解决我市高等教育资源不足、科技人才技术协同不强、成果转化不力等问题。
如何整合资源?
整合,是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另一个关键词。
效果首先体现在平台架构上。
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共有“市内大学、市外大学、云资源、云资讯、云数据”5个一级模块、41个二级模块。
市内云大学平台的功能,通过整合市内外高校资源,完善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,为建设“人人皆学、处处可学、时时能学”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服务,包括成人学历教育、老年教育、社区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健康教育、美学教育、传统文化教育、科学教育、职业教育、生活百科和国际研学、留学等。
市外云大学平台是云上大学关键组成部分,聚焦巴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的创新培育,以需求为导向,以项目为支撑,定点招引国内外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云端聚集。提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本地产业、政府部门的对接,实现需求提出、高校研究机构承接、平台立项追踪管理的完整闭环。它充分体现了市委提出的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理念。
云资源主要展示巴中各类资源,开辟云商城,帮助“巴中产”“巴中造”走出巴中;云资讯主要发布时政要闻和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服务信息;云数据主要通过使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数字孪生等互联网技术,为巴中打造一个智慧化、功能化、可视化的新服务平台。
整合也体现在内容建设中。通过技术迭代,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未来还将运用数据基座,将政务、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领域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平台的办事指南、业务链接进行深度整合串联,打造智能化、一体化便民综合服务体系,为市民和乡友提供一站式信息获取及业务办理咨询服务。
“云上大学城的创新建设不仅是市委、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,更是回应市民需求、服务市民生活的关键公共服务平台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民生需求,云上大学城也重点聚焦群众的‘生活需求’和企业的‘生产需求’,力争将其打造成为300万巴中人民和在外安身的乡友共同的‘城’。”王富表示。
有何转化成果?
5月13日,打开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,点击进入市外大学企业技术需求板块——
平昌县振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希望和相关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企业在“鸡粪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”方面展开合作;
南江宏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需要一种“新品种食用菌开发技术”;
四川鑫亚商显光电有限公司则对“超小间距、高清超薄智能大屏技术”有需求;
……
上线以来,在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,企业、专合社的各类技术需求还在不断刷新。
“近半年时间里,平台稳定运行,功能逐步完善。”王富介绍,“目前平台已入驻高校(科研院所)50所、入驻企业25家,发布科研成果20个,征集企业需求95条。”
这样亮眼的数据还有很多。
据介绍,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目前用户约50万人,涉及中小学学生、学生家长、专业技术人员、老年学员、机关干部等,平台访问量达40多万次,上传各类教育课程资源6547个,展示各类巴中资源信息380个,发布各类通知公告、政策资讯等488条。
如今,云上大学城已与川大等7所高校开展专本硕高等学历教育,招生1900余人。与复旦大学等3所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等项目,复旦大学已授牌在我市建立两个实践基地。公需科目、专业科目报名人数近1.5万人。
王富介绍,为让云上大学城走进更多市民群众、工厂企业的生产生活之中,我市还将通过移动APP、小程序、H5等媒介,构建“四屏联动”(手机屏+电视屏+校园屏+社区屏)服务体系,进一步优化页面设计、升级平台基座、置入AI、AR/VR等新技术,提升供给能力,通过多场所覆盖二维码、精准推送、社区推广、网红引流等全方位推荐,显著提高市民和市场主体的注册率和使用率。(巴中融媒记者 张永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