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中开放大学(巴中社区大学)欢迎您!
现在位置: 首页 > 系统要闻
系统要闻
解读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——一个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距离的创新平台

2024-12-13 09:32:49

来源:巴中日报


按照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和“天下大学为我所用”的建设理念,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肩负着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距离的重任。从谋划之初,立足本地需求,着眼长远,在本属于新鲜事物的“云上大学城”领域中独树一帜,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。那么,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是什么、怎么建、如何建,建成后如何助力区域发展?市教育局、巴中开放大学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。

“城”为何物?

按照通常的理解,当教育和网络结合后,可能得出“网课”这一印象。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当然不会这么简单,既不是网站,更不是信息化教学的升级版,而是一个依托互联网先进技术,将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整合,着力打造一支优质资源可聚集、需求供给能匹配、教学研用相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。该平台既不是裁判员,也不是运动员,是一个“田径场”,为高校、院所、企业职能部门提供线上线下服务,开展各类公益性或者经营性活动。

在建设思路上,围绕市委“一市四区三地”发展战略,聚焦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三个重点,坚持统筹协调、需求导向、开放共享三个原则。

在统筹协调上,实行市教育局主管、巴中开放大学主抓、社会资本主投,相关部门联动匹配资源,将巴中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市内外、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汇聚,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障碍,提高教育供给能力,催生“化学反应”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的深度融合。

在需求导向上,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等相关信息和需求,尤其是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定的18条细分赛道,让我市主导产业、优势产业、支撑产业能找到对应的高校,让双方在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这个平台上开展联系对接。

在开放共享上,把教、学、研、用等各类主体在云端汇聚,集成资源所有者、智力拥有者、技术需求者等共建开放平台,构建配置优化、运转高效的创新生态和资源互通、信息共享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。

“城”如何建?

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关于“办好巴中大学,用市场化思路、国家化理念让巴中享受更多高校资源”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关于“创新建好巴中云上大学城”的重要部署,运用最先进的互联网先进技术,将国内外高校资源进行云端整合。11月22日,巴中开放大学(巴中社区大学)与上海庚商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行建设“云上大学城”签约仪式,平台开发工作随后加快进行。

“云上大学城”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建设。一是构建高等教育新模式,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校云入驻,构建市外云上大学集群,支持入驻高校、科研院所与我市行业、产业园区、龙头企业、市内院校联动合作,开展线上线下、研修班、定向人才培训等服务,建立合作机制。二是创建科教赋能新机制,让我市重点产业和赛道与国内外优势专业高校成立云上孵化器,探索推行云上孵化、在岸转化。三是搭建人才聚集新平台,通过引进资源建立巴中的高端人才库、精英人才库和专业人才库。四是共建资源转化新路径,围绕巴中厚重的历史文化、鲜明的红色文化、富集的生态禀赋、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优质的绿色产品等地方特色,构建云上资源库;构建旅游、康养产业营销新通道,搭建巴中名优特色产品的云商城,让“巴中产”“巴中造”走进千家万户。五是融建数据运营新场景,利用AI、VR、3D、元宇宙、5G等新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,构建“全时空、全信息、全自动、全智能、全掌控”的数字化资源系统。

“城”有什么?

作为一个主要为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服务的平台,“巴中云上大学城”分为市外云大学、市内云大学、云资源、云资讯、云数据等5大版块,让“云上大学城”实现能看、能办、能学、能问、能查、能互动等服务功能。

市外云大学将引进一批985、211和“双一流”高校、科研院所入驻,促进企业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,强化科研成果在巴转化落地;市内云大学主要开展老年教育、社区教育、家庭教育公共课程和专业技术人员线上各类教育培训;云资源主要展示巴中各类资源,开辟云商城,帮助“巴中产”“巴中造”走出巴中;云资讯主要发布时政要闻和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服务信息;云数据主要通过使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数字孪生等互联网技术,为巴中打造一个智慧化、功能化、可视化的新服务平台。

“城”的建设进展咋样?

根据建设“云上大学城”的部署要求,市教育局、巴中开放大学组织三支团队,倒排工期全力推进,确保本月底上线运行。

目前,上海庚商公司已完成平台框架结构开发工作,正在进一步细化完善平台版块功能和稳定性测试。我市已与复旦大学、同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、四川农业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、四川师范大学、西华师范大学、西南医科大学、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入驻意向,正在有序导入相关资料;正在与国内知名高校和腾讯上海公司等对接协商入驻工作,预计入驻阵容将不断壮大。

目前,巴中已经与入驻高校开展合作,如四川大学已与巴中意科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锂离子电池、人造石墨、负极材料的研发,和南江红韵商贸公司合作开发主食品;四川农业大学在农业特色产品、产业发展等方面,研究了巴山水青冈、如何让红叶期更长等项目;与复旦大学在红色文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;与财经类大学在金融、经济等领域开展合作。通过这些合作,将助力巴中逐步成为高校资源汇集地、科技创新策源地、成果转化承载地、人才交流集聚地。(记者 陈杨)

 


扫码关注巴中开放大学
服务电话:0827-2261033      邮编:636000     地址: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莲花街145号

版权所有 巴中开放大学(巴中社区大学) 蜀ICP备17034943号